• <small id="6h00e"></small>
    <menuitem id="6h00e"><video id="6h00e"></video></menuitem>

    1. <ins id="6h00e"><option id="6h00e"></option></ins>
      <ins id="6h00e"></ins>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正文

      媒體關注

      【寧夏日報客戶端】寧夏水庫移民生活觀察|糧食種到哪里,家就在哪里

      稿件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發布時間: 2023-02-21 16:00:50

        “我們是農場第三代水庫移民?!睂幭霓r墾集團靈武農場趙靈忠、趙靈春異口同聲地說。

        作為第三代水庫移民,趙靈忠和趙靈春早已把靈武市當成了家,而把移民地中衛市中寧縣當作故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初,中寧縣渠口農場一批職工服從組織安排移民至靈武農場。在趙靈忠、趙靈春的記憶里,靈武農場是塊“熟地”,播種下的水稻、小麥,經過雨露的滋養,年年的糧倉都滿滿的。

        直到16、17歲時,趙靈忠才知道腳下的這塊“熟地”并非“天生”。

        “爺爺不善言辭,多苦都不說給孩子們?!壁w靈忠說,一次,和奶奶閑聊,奶奶向他講述了第一代水庫移民搬來后的艱苦歲月。

        無人開墾的一片片土地上,蒿子長了一人多高,為了能播種下小麥,趙發元、趙定國等第一代水庫移民用鐮刀割斷蒿子,一鐵鍬一鐵鍬開挖水渠。

        糧食種到哪里,家就在哪里。播下一顆顆種子,收獲一粒粒小麥,日復一日地開墾,生地變熟地,至此,渠口等水庫移民2477人在靈武農場安了家。

        水庫移民從第一代延續到趙靈春、趙靈忠等第三代,種植的農作物已經由過去單一品種變得豐富起來。

        近年來,為了促進糧食生產,靈武農場利用水庫移民扶持項目資金892萬,新建泵站2座,新建曬場11000平米,購置機械15臺(套)。

        在靈武農場,水稻、小麥、玉米是水庫移民的幸福糧倉,而在連湖農場,西紅柿則是水庫移民的幸福糧倉。

        2月16日,連湖西紅柿成熟了,還沒有來得及大面積打廣告,很多熟知連湖西紅柿生長規律的老顧客已敲開溫棚的大門。

        才把第四車采摘游客安頓進棚,胡軍的電話又響了,“老板,我們來采摘連湖西紅柿了,馬上到大棚?!蹦_踩電動三輪車,53歲的胡軍飛一般駛向自己的另一個棚。

        “即便疫情期間,連湖西紅柿的銷售也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焙娬f,一個棚的西紅柿毛利可達5萬多元。

        胡軍有3個大棚,其中兩個大棚種植連湖西紅柿。在他眼里,他種的連湖西紅柿味道最美,但最好的大棚卻是連湖農場日光溫室。

        連湖農場日光溫室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寧夏農墾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項目,該項目規劃建設溫室主要用于蔬菜種植、育苗。和胡軍家土棚相比,日光溫室采用輕質防火保溫墻體材料、全鋼架標準化組裝建設,空間大、采光好、保溫及抗雨雪風性能強。

        近年來,連湖鮮食西紅柿成了寧夏家喻戶曉的品牌。連湖農場是連湖西紅柿最大的種植及研發基地,現已形成規?;?。

        “以這些日光溫室作底,我們將打造寧夏農墾連湖西紅柿產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边B湖農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產業示范園分為服務與加工區、種苗繁育區和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可帶動農業種植推廣、農副產品加工、農業觀光體驗共同發展。除增加當地移民收入外,還帶動餐飲服務、旅游業發展和鄰近農民增加勞務收入。

        據了解,除了日光溫室,在寧夏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連湖農場使用寧夏農墾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建了連湖農場種子加工中心和5000噸大米加工技術升級及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其中種子加工中心項目的實施,提升了種子加工設施及裝備,先進的加工條件保證了種子品質,農戶和訂單客戶制種信心倍增,制種規模逐年擴大,2022年制種面積增加到25000多畝,農民種植風險大大降低,種植制種玉米比普通玉米每畝增收600元以上。(寧夏日報記者 喬素華 文/圖)

      >>><<<

      友情鏈接